【還債還到2047年才能解除控管,是理財魔術師?還是擺爛模範生?】
這兩天新聞報導苗栗縣明年度總預算,歲出編列215億7417萬2000元,較今年度預算211億2548萬元,增加4.49億元,增幅2.12%;而苗栗縣的負債到今年8月底還有371億元。
許多朋友看到後紛紛來問我,印象中苗栗不是負債六百多億,徐耀昌縣長難道是理財魔術師?六年多竟還了三百億?
其實新聞的數字是對的,大家的印象也是對的,但是談的東西不完全一樣,因此造成了這樣的誤差。
劉政鴻前縣長卸任、剛交給徐耀昌縣長時的2015年,根據審計部104年度總決算審核報告,苗栗縣政府1年以上及未滿1年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合計達392.8億元;加計向中央調借統籌分配稅款及特定專戶與基金調借的167.3億元、前年度應付保留款116.1億元等潛藏性負債,總計負債金額高達676億元。
因此劉前縣長留下676億這個印象是正確的,而這個數字到了去年,苗栗縣政府1年以上及未滿1年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合計達合計 375.1億元;加計未受債限管制之所屬基金舉借自償性債務餘額105 億 9,004萬餘元,以及因應財務資金調度分別向特定用途專戶存款(基金)及納入集中支付基金調借款項各50億157 萬餘元及70 億6,430萬餘元,總負債仍高達601億元。
2015年的公共債務共392億元,今年八月為止的公共債務共371億元,6年來約償還了21億元,也不是苗栗縣多奮發圖強,就是依照公共債務法,與財政部規定的償債計畫期程表,按表操課,每年規定還多少就還差不多的數字,財政狀況好轉也不會多還。
依照這份期程表,需還到2047年,苗栗縣政府的公債才會符合財政紀律法的法定規範,注意,不是還完喔!是每年還3-7億,再還26年才會讓1年以上債務比率低於法定的50%及未滿1年債務比率低於30%。
同時苗栗縣自籌財源相當少,2020年自籌財源僅約60億元,光是年度人事費120億元就不足以自行支付,其餘經費與建設更是高度依賴統籌分配款及中央補助,加上違反財政紀律法,被限制了將近30年無法使用公共債務這項財務工具,在這樣的結構下,可以說不管什麼人來當縣長,都是舉步維艱,難怪縣民始終覺得苗栗進步速度緩慢。
在最近縣市合併的議題中,從徐耀昌縣長、鍾東錦議長到徐志榮委員都大力支持竹竹苗合併,先不論政治局勢和南北生活圈的問題,從最近的兩份民調看起來,最先遇到的問題,可能會是新竹縣市的鄉親反彈。
前幾日一份以新竹縣市民眾為母體的民調顯示,超過七成大新竹民眾反對竹竹苗合併升格,僅兩成願意。另外一份母體為全國的民調顯示,超過六成的民眾反對竹竹苗合併升格,僅兩成五支持。
大新竹民眾反對的原因可能有很多,但我相信苗栗縣的債務一定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,因此,嘴裡喊著合併是未來趨勢的縣長和議長,若不是打假球僅在政治操作的話,應該從現在開始加緊努力還債。
苗栗縣一年總預算約210億,因為財政狀況稍微回穩,這幾年苗栗縣卻又開始編的一年比一年高了,完全沒有要多還錢的意思,我認為與其這樣,不如節省一些歲出,把可以省的都盡量省下來,公共債務一年至少要償還20億,雖然會辛苦了一點,但8年就能解除財政紀律法和公共債務法的限制了。
若徐縣長和鍾議長真是為了苗栗人好,苗栗縣政府身上的這些債務不早日解決,未來真要談合併時又被踢皮球,實在沒辦法責怪新竹鄉親。